2022年11月29日 星期二

環評 - 家庭管線負荷評估(上海篇)

上海人口共約2,600萬人,不僅是中國重要門戶,更總在世界城市排行榜中名列前茅。

愈是這樣的城市,高密度人口所產生的廚餘( 食物垃圾)處理問題,更是曾經的棘手。底下內容截取上海城污染控制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於2010年與同濟大學共同發表的論文〞食物垃圾处理器在上海推广应用的环境经济损益研究评估报告“,共248頁。

有些文字,我就直接引用,不改成繁體字了,應還好吧~

下圖的問題,不管在哪個國家城市,都是一樣的棘手~

這裡呼應之前的文章,廚餘佔一般生活垃圾的~35%,且其高達~70%是水份。

一般垃圾的處理方式就是(1)進焚化爐,(2)填埋,(3)回收...下圖在說明,使用鐵胃後,對焚化爐、填埋處理場等所帶來的好處評估。



回到對家中管線影響評估:(內容很多...)

這裡實際記錄一個月內5戶家庭的廚餘經鐵胃粉碎前後彎管塞子蓋及其內部沉積物的重量,並觀察實驗過程中及實驗結束時彎管塞子蓋中沉積物和管道內壁上的油垢油脂的變化情況,得出如下結論: 

  1. 使用鐵胃後,排水中懸浮固體雖大幅度增加,但通常最大顆粒直徑≤5mm,油脂平均厚度大約在1 ~2mm 左右,即使將油脂厚度和懸浮物顆粒最大直徑均考慮在內,亦不會對下水道造成堵塞此外。
  2. 即使在鐵胃普及率達到100%時,鐵胃出水進入合流管道後會被大量水所稀釋,水中懸浮固體濃度大幅度降低,亦不會對社區整體排水系統造成堵塞。
  3. 鐵胃的使用不會對單個家庭室內排水系統造成堵塞隱患。使用鐵胃前,短期內單個家庭室內排水系統不存在堵塞問題,但存在堵塞隱患,如:大塊食物垃圾穿過洗滌池中的排水漏網(如漏網故障或使用者洗菜時忘記放漏網)進入排水系統從而造成管道堵塞,鐵胃的使用則會杜絕此類隱患。
  4. 從長遠來看,使用鐵胃能夠解決沉積物和油脂油垢造成的管道堵塞問題。使用鐵胃前,彎管內沉積物和管道內壁上的油垢油脂會隨時間推移越積越厚,最終造成管道堵塞。使用鐵胃後,也會在彎管內產生沉積物和在管道內壁上的形成油垢油脂,但污水混合液的高速流動會形成較大的衝擊力,使沉積物和油垢油脂處於不斷更新中,從而保持其品質和厚度在固定的數值附近波動,不會因為時間累積而產生管道堵塞問題。
  5. 未使用鐵胃時,若排水系統執行時間過長,彎管底部塞子蓋內沉積物質量過大,會導致塞子蓋漲裂,造成污水外溢,污染室內環境衛生。而使用鐵胃後,彎管底部塞子蓋內沉積物質量始終平均每戶每月 2.5g 附近波動,不存在上述塞子蓋漲裂導致的衛生隱患。因此使用鐵胃對單個家庭室內排水系統的排水通暢及室內衛生會有一定的貢獻。


以上的文字比較多,但我就用簡單幾個字說明:

大家常識中,就是水槽下水管要有個存水彎,或是折成U型..等手法,就是為避免臭味上溢、蟑螂爬出..等等。這樣的做法所造成的負面響影就是阻塞,水槽排水時常帶著油脂、不小心再通過些米飯粒、粗菜渣、魚骨...等。這些的累積,就是造成水管阻塞的元凶。

使用鐵胃的排出,雖使得水中懸浮物增加,但這些(體積大都<5mm)所帶來的好處,就是沖刷,會持續沖刷管避,可有效減少廚房下水管道阻塞風險。

滾動石頭不生苔,這道理大家都懂的。

事實上,中國在早先對鐵胃的存疑,也曾直接禁止使用。但在2010年後大量研究文獻的產出後,官方在就順勢開放鼓勵民間使用,目前在大都會區已被大量推廣中~

2022年11月14日 星期一

環評 - 序幕

真的不理解,又不是要蓋晶圓廠?也不是要蓋發電廠? 為什麼要先做環評!

是的,創辦人們都一把年紀了,蹤然有鴻鵠之志、有夢待飛...,都比不上做對的事,一步一腳步的快活灑脫!

有了這個殘酷共識,接下來就得徹底搞清楚,鐵胃就真的這麼好用之外,到底有些人所擔心的阻塞?污水下水道?污水處理廠?環保?....等等,是事實嗎?如果不是,那事實又是什麼?

團隊花了很多時間,訪談了專家如“環境工程技師公會”、“學界權威教授〞...、“經驗使用者”、“鐵胃製造工廠〞及查遍各國(美、歐、中、台...)的相關官方、學界等研究發表論文,再加上所內反覆不斷的試驗証明....,為了就是做對的事,一夜好眠。

我們的環評路線圖如下:分四個構面....

分析“廚餘"是如何的困擾您我、困擾整個大環境...

使用“鐵胃”,對居家、大環境的影響、貢獻??









2022年11月12日 星期六

環評 - 最新(111年9月31日)台灣整體污水處理率

為什麼要了解這個?

除了選舉快到了,有候選人拿這出來檢討過去執政人員....https://newtalk.tw/news/view/2022-05-06/750663 ,這倒底和我們有啥關係?

簡單說,就是家家戶戶污水下水道接管率?讓家庭所產生的各種廢水、工廠、辦公大樓...所排放出去的污水都能有專用的管子接到污水處理廠統一統置。

我們這一輩,至少還曾留有童年的美好回憶就是大家脫光光在附近的小河游泳玩水、抓魚..;清澈見底的河川...曾幾何時,每條都變成了臭水溝....已是這世代的小孩所無法想象的存在。

污水排放處理系統的完善,是讓這大地之母血路暢通,回歸健康的刻不容緩。所以,讓我們一起給力,共同push所在地政府加速佈建吧~

研究所整理了環保署所提供資料,貼在底下供大家參考,

CAGR 就是觀察長時間所計算出來的年複合成長率。

可以看到,還是六都比較有進度。不過有些縣市真的有很努力在做,值得大家掌聲拍拍手!9%, 8%, 7%的都很棒


雙北除了山區,大致已佈建完整。
也直接點名一下台南,要加油哦!!